年份 |
政策/重點舉措名稱 |
核心內容以及政策來源 |
2024年 |
《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4年工作計劃》 |
定下規模化推進總基調,明確推動網絡、平臺、安全三大體系升級(來源: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) |
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“貫通”行動計劃》 |
為工業產品建立“數字身份證”,實現數據跨企業、跨行業流轉(來源:工業和信息化部) |
|
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解讀《打造“5G+工業互聯網”512工程升級版實施方案》 |
年中啟動遴選,年底公布首批5G工廠名單;確定南京、武漢等首批試點城市,以標桿帶動行業發展(來源:信息通信管理局) |
|
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4年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 |
針對中小企業轉型難題,將政策、技術、服務下沉至園區,降低轉型門檻(來源:工業戶信息化部) |
|
2025年 |
全力促進工業穩增長,著力補短板、鍛長板——工業和信息化部詳解2025年發力重點 |
推動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、中小企業轉型深度綁定,強調全鏈條賦能(來源:信息技術發展司) |
《2025年護航新型工業化網絡安全專項行動方案》 |
聚焦安全保障,計劃為800家企業開展安全“體檢”,構建全鏈條防護體系(來源:工業和信息化部) |
|
重點行業融合應用指南發布 |
先后出臺電力、船舶、石化等行業應用指南,為各行業量身定制轉型路徑(來源: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) |
|
延續“百城千園行”活動 |
推動5G專網、標識節點等設施深度入駐園區,提升數字化服務可及性(來源:工業和信息化部) |
從車間里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到跨企業的云端協同平臺,工業互聯網正在重塑制造業的模樣。
2024-2025年,國家密集出臺多項政策,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,為工業互聯網發展劃定了清晰路線圖。
今天用通俗語言拆解這些政策核心,看看企業能抓住哪些機遇。
如果把工業互聯網發展比作蓋房子,2024年是"搭框架、擴規模",2025年則是"精裝修、強保障",兩年政策形成完整閉環。
2024年:打基礎、建標桿
這一年政策的核心是"規模化推進",重點解決"建得起來、用得起來"的問題:
? 年初發布的《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4年工作計劃》定下總基調,明確要推動網絡、平臺、安全三大體系升級。
? 年中啟動5G工廠名錄遴選,年底就公布了首批名單,同時確定南京、武漢等首批"5G+工業互聯網"試點城市,用標桿帶動行業發展。
? 針對中小企業轉型難,開展"百城千園行"活動,把政策、技術、服務直接送到園區門口,降低轉型門檻。
? 年初出臺的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"貫通"行動計劃》,給工業產品建了套"數字身份證",讓數據能跨企業、跨行業流轉。
2025年:深融合、強安全
在規模化基礎上,政策開始向"高質量"發力,聚焦"用得好、守得住":
? 7月發布的《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點》,把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、中小企業轉型等任務綁定,強調全鏈條賦能。
? 專門出臺《2025年護航新型工業化網絡安全專項行動方案》,要求給800家企業做安全"體檢",建全鏈條防護體系。
? 行業融合更具體,先后發布電力、船舶、石化等重點行業的融合應用指南,相當于給不同行業量身定制轉型手冊。
? 延續"百城千園行"活動,推動5G專網、標識節點等設施深度入駐園區,讓數字化服務觸手可及。
不管是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,還是地方的落地舉措,政策始終圍繞三個關鍵方向發力,企業可重點關注。
1. 網絡與平臺:筑牢數字化"高速公路"
網絡就像工業互聯網的"高速公路",平臺則是"服務區",這兩年政策持續加碼建設:
? 5G專網提速:支持企業建工業5G獨立專網,尤其是大型企業和特殊行業,可申請專用頻率資源。南京就計劃建100個5G虛擬專網,還研發輕量化核心網降低成本。
? 平臺梯度培育:國家要打造"雙跨平臺"(跨行業跨領域),地方也跟上,比如南昌提出到2025年培育1-2家*雙跨平臺,10家省級重點平臺。
? 設施向下延伸:推動10G-PON光網、Wi-Fi 6等新技術進園區,現在全國重點園區基本都能接入萬兆網絡,設備聯網率大幅提升。
2. 融合應用:從"樣板間"到"商品房"
前幾年的5G工廠、智能巡檢多是"樣板間",這兩年政策力推規模化復制,讓每個行業都能用得上:
? 5G工廠遍地開花:國家定下到2027年建1萬個5G工廠的目標,2024年已建成1260家,覆蓋電子、鋼鐵、采礦等十大行業,遠程操控、機器視覺質檢等場景最成熟。
? 行業精準賦能:電力行業要建智能調度系統,船舶行業聚焦生產流程數字化,石化行業側重安全巡檢,每個行業都有了明確的轉型路徑。
? 鏈網協同發力:鼓勵鏈主企業建平臺,帶動中小企業轉型。比如裝備制造業的數字供應鏈平臺,已經匯聚了41萬多家企業的資源。
3. 安全防護:給數字化加把"安全鎖"
工業互聯網越發達,網絡安全越要,2025年政策把安全提到了新高度:
? 分級防護:給工業企業劃分類別,重點企業要接入國家安全監測平臺,定期做漏洞修復和風險評估。
? 技術產品攻堅:支持企業研發工業防火墻、數據加密等安全產品,南昌還計劃培育2-3家全國知名的安全服務企業。
? 創新保障模式:鼓勵開展網絡安全保險服務,企業萬一遭遇攻擊,能有更多保障;同時開展全國性政策宣貫,提升企業安全意識。
政策的最終落點是企業,不同規模、不同類型的企業,能抓住的機遇各不相同。
大型企業/鏈主企業:當標桿、建生態
? 可申報5G工廠、融合應試點,拿到*"認證",比如南京的梅山鋼鐵就通過與服務商合作,建成了標桿項目。
? 有條件的可建工業5G獨立專網和企業級平臺,政策支持與科研機構共建創新中心,攻克自己的"卡脖子"技術。
? 帶動產業鏈轉型能拿政策傾斜,比如組織中小企業"上云上平臺",可納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勵。
中小企業:低成本、快轉型
? 不用自己"從零造輪子",可借助園區的公共服務平臺,享受輕量化、低成本的解決方案,南昌計劃推動5萬家企業"上云上平臺"。
? 關注"百城千園行"活動,各地園區會組織免費的數字化診斷,專家上門幫你找轉型路徑。
? 可申報專精特新企業,政策對數字化轉型達標的中小企業有專項補貼,還能優先對接金融資源。
服務商/科技企業:抓需求、補短板
? 聚焦工業5G終端、安全設備等細分領域,南京啟動的"鑄鏈計劃"正在征集終端設備,供需對接直接落地。
? 研發行業專用解決方案,比如電力、石化的融合指南發布后,這類定制化服務需求會大幅增加。
? 參與標準制定,現在工業互聯網平臺、安全領域的國家標準正在完善,越早參與越有話語權。
從兩年政策的延續性來看,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已經很明確:
? "數智融合"成主流:5G+AI+工業互聯網的組合會更常見,政策會重點支持工業大模型、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落地。
? 區域協同更緊密:地方政策會更有特色,比如南京聚焦智能電網、鋼鐵行業,南昌打造中部產業高地,形成全國梯次發展格局。
? 安全與發展并重:后續可能會出臺更多安全檢測、認證的細則,企業越早做安全合規,越能規避風險。
工業互聯網不是"選擇題",而是制造業升級的"必答題"。
這兩年的政策已經搭好了舞臺,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場景,從技術支持到安全保障,全方位為企業鋪路。
不管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,找準自己的定位,就能在數字化轉型中抓住機遇。你所在的行業已經有哪些政策落地了?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:0377-62377728 舉報郵箱:fbypt@bjly.net.cn